一線城市房租價格一路上揚,成為當今房市的一大看點。
記者走訪了北京的一些小區(qū),以二居室為例,房租價格大約上漲了300元至500元,同時,二手房成交量卻一路下滑。二手房市場買賣與租賃如今是“冰火兩重天”。顯而易見,房租價格的上漲,意味著租房需求的上升,而二手房成交量的下降,意味著購房意愿的下降。在此輪房產新政下,許多有購房意愿者的觀望心理導致了他們轉向房屋租賃市場。
除了市場上濃厚的觀望氛圍,在北京的一些樓盤,又打出了“打折”、“優(yōu)惠”的廣告,銷售人員告訴記者:“如果全額付款,折扣還可以商量”。雖然從國家統(tǒng)計局公布的數據上看,5月份房屋價格漲幅趨緩并沒有下降,但從房地產商紛紛推出的促銷手段來看,房屋市場價格的松動已經非常明顯。那么,房市能否重演金融危機前的“調整”呢?
中原地產華北區(qū)域董事總經理李文杰認為,綜合過往調控的價格走向路徑來看,市場價格是否真正下降需要有下面幾個重要標志:一是政府調控價格的決心是否已經清晰傳遞給市場;二是對政策細化、解讀的時間,一般需要2至3個月;三是多個品牌開發(fā)商的降價示范作用;四是土地出讓規(guī)模及價格回落對未來預期的改變;五是新房降價帶動二手房降價。
日前,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玨林表示,中央已對此次樓市調控有可能帶來的影響做好了充分準備,調控政策不會半途而廢。從此輪出臺的一系列措施不斷覆蓋全面、走向深入來看,我國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方向已經非常明確,遏制部分城市過快增長的房價勢頭的效果正在顯現。從土地到信貸、從稅收到二套房標準的強調,都可以明顯看出政府此次調控房市的決心。地方政府“房產新政”緊跟其后,相關細則更是嚴字當頭。市場對此仍處在觀察期,這是房價依然堅挺的一個重要原因。而目前一線城市房屋價格出現松動,暗地降價的現象則意味著市場正處在猶豫中?;诟髯誀I銷策略的不同,“打折”、“優(yōu)惠”正成為越來越多房地產開發(fā)商的選擇。
作為第一個“吃螃蟹”的人,恒大地產在5月份8.5折的銷售,為其帶來了很大的收益,恒大地產成交金額、銷售面積成績都不錯,這無疑給業(yè)界帶來了很大的沖擊。一些地產龍頭企業(yè)也放出一些降價的“風聲”。但是,我們也要看到,當前一些房地產開發(fā)企業(yè)加入“暗降”的行列,并不足以顯示大規(guī)?!敖祪r潮”已然來臨,仍然需要時間來顯現。
李文杰在其博客中提出,北京的新房市場開始出現分化:一部分房企現金充裕,仍舊傾向于看看再說,最多有些促銷、特價房、按付款給些折扣,總體來講價格雖然松動但是沒有普降,這部分開發(fā)商由于尚未受到資金緊缺的困擾,因而還能夠繼續(xù)堅持只做小降甚至不降,試圖以時間換空間,期待市場盡快轉暖進而獲取更多利潤。
在此輪房產新政公布之初,有些房地產開發(fā)商“不差錢”,對其資金鏈并不擔憂。實際上,有專家告訴記者:“房地產開發(fā)商還是能堅持幾個月的,五六個月之后他們的資金壓力就會上升?!睍r至今日,房產新政已經有2個月有余,“打折”之風的興起,似乎在預示著成交量的下跌已經對房地產開發(fā)企業(yè)資金流產生了影響。正是基于“快速回籠資金”的考慮,降價促銷成為必然選擇。據專家估計,這一現象隨著時間的推移,有可能進一步顯現。但是,目前來看,只是部分實力較小的房地產開發(fā)企業(yè)開始面臨資金的壓力,對于實力雄厚的房地產開發(fā)企業(yè)壓力并不大。
在土地市場,國土部加大打擊“囤地”的力度,加大保障性住房的用地供應,此外稅務部門也加大了土地增值稅的清算力度,這些舉措都對土地市場帶來了影響,更重要的是由于房產新政導致房地產開發(fā)企業(yè)對未來房市預期更加不明朗,拿地變得更加理性。曾經的“地王”頻出,如今已經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“流拍”的出現,當然目前還談不上大規(guī)?!傲髋摹?,土地市場的趨冷反映出房市的“降溫”。
二手房市場,雖然房產新政已經實施一段時間,房價快速上漲的勢頭已經得到遏制,但是房屋價格依然堅挺,并沒有出現下降。目前出現的新房降價促銷,對二手房市場會產生影響。但是從當前的二手房市場來看,除了手中擁有多套住房的購房者為了資金的流轉“出手”意愿增強外,更多的中小投資者則選擇了觀望,并不急于出手,而期待市場的轉暖,獲取更大的利潤。記者在通過觀察一些房屋中介與二手房賣主談判時,議價空間并不大,足以看出二手房賣主仍然在堅持底線,不輕言降價。
值得強調的是,新房價格雖然出現一些“打折”、“優(yōu)惠”,但是還僅僅是零星現象,談不上“價格戰(zhàn)”的到來,更遑論新房價格下降從而帶動二手房市場價格的下降。
業(yè)內人士指出,當前的房市雖然價格有些松動,但是突出的表現仍然是供需雙方的“角力”,房價何時進入價格下行的通道,進入“調整期”,仍然需要時間來進一步顯現。
業(yè)內人士指出,當前的房市雖然價格有些松動,但是突出的表現仍然是供需雙方的“角力”,房價何時進入價格下行的通道,進入“調整期”,仍然需要時間來進一步顯現。
?